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随着诊疗理念革新,如何在根治肿瘤的同时保留乳房功能与形态,更好地提高生存质量,成为患者核心诉求。浙江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俞洋教授团队在乳腺癌患者治疗方面不断突破,引入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实现肿瘤精准切除,推动乳腺癌手术进入“切得净、创伤小、外观佳”的新阶段。医脉通特邀俞洋教授深度解读乳腺癌诊疗进展,传递乳腺癌治疗新进展。
医脉通:浙江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是重要的乳腺疾病诊疗中心,在乳腺癌的诊治中发挥很大作用,您能否介绍一下乳腺癌的发病及诊治情况? 俞洋教授 浙江省肿瘤医院 乳腺癌严重威胁全球女性健康,其发病率以及诊疗情况备受医学界关注。2022年全球恶性肿瘤统计报告显示,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首位,全球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数229.6万,占总体新发癌症病例数的11.5%,死亡病例数达66.6万,占比6.9%;而中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数达35.7万,死亡病例数为7.5万,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新发病例数在全球排名靠前,但我国乳腺癌死亡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是逐年上升的,呈年轻化趋势及地域化差异,发病高峰年龄为45~55周岁,城市地区发病率高于农村。由于乳腺癌早期不具有特别的临床特征,患者容易忽视,做好常规筛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疾病诊疗至关重要。 现阶段,手术仍然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系统治疗对保证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也非常重要。作为乳腺外科医生,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减少手术范围,保留患者形态的美观及功能,对不得不做全乳切除或更大范围切除的患者,我们也会考虑如何更好地重建,争取在保证患者安全情况下,进一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脉通:您在乳腺癌保乳、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假体重建等乳腺手术中有很高的造诣,您能否简单聊一聊中国乳腺癌保乳及乳腺癌治疗的情况? 俞洋教授 浙江省肿瘤医院 现在大家对保乳手术提倡得越来越多,在刚结束的St. Gallen 会议上,也有针对保乳手术的专题。循证医学依据已经告诉我们,保乳手术和全乳切除疗效是一样的,并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因此,保乳手术已成为全世界早期乳腺癌手术的主流方式之一。我国保乳手术起步相对较晚,在目前欧美国家保乳率达50%的情况下,我国保乳率约10~20%。当然,在国内比较先进的中心,保乳做得越来越多,比如我们中心的保乳率去年达到了49%,已接近欧美先进国家水平。保乳率能达到较高水平,与手术技能的提高、设备的改进及辅助科室的快速诊断等相关,也依赖于医生的不懈努力及与患者的密切沟通。 除了保乳手术,全乳切除仍是不可或缺的手术方式,因为有很多患者出于各种原因,无法实现保乳。但现在的全乳切除也与既往的Halsted根治术有了显著区别,我们会保留更多的皮肤、皮下组织,我们会常规保留胸大、小肌,甚至在做腋窝手术的时候,会常规做前哨淋巴结活检,以判断是否能够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随着对腋窝淋巴结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无论淋巴结是阴性还是阳性,都存在保留腋窝的可能,患者生存得到保障的同时,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了。
医脉通: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患者的乳腺癌的诊疗也越来越得到关注,浙江省肿瘤医院关于年轻患者的保乳手术治疗都做了哪些尝试?
俞洋教授 浙江省肿瘤医院 年轻乳腺癌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热点,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注意到年轻患者来就诊时,分期较晚、肿瘤较大、腋窝负荷也相对较重,往往呈现组织学行为恶性程度较高的态势。对此,我们不仅探索如何更好地手术治疗,也探索如何做更好的系统治疗。2016年我们发起了一项临床研究,以观察如何更好地评估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卵巢功能保护。2015年的TEXT-SOFT临床研究验证了OFS(卵巢功能抑制)的加入,使高危乳腺癌患者得到很好的生存获益,但如何判断患者的绝经状态,仍存在争议。我们提出使用相对客观的评估卵巢储备功能的AMH(抗Müllerian激素)为指标,经过长期随访后,第一次验证了,在亚洲人群中可以通过AMH对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卵巢功能保护进行准确评估,该研究成果发表在《JAMA Oncology》上。 由于年轻乳腺癌患者承担多样的社会角色,如何让患者在有效治疗的同时更好地融入社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这部分患者对美、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需要更好的手术治疗。因此,对于年轻患者,我们尽量做到保乳,借助更好的术中评估技术,精准判断“no ink on tumor”的切缘阴性标准,实现更少的组织切除,保障患者肿瘤安全性的同时,让保乳手术做得更好。除此之外,我们还探索了更多的方向,如:如何更好地做肿瘤整形。我们中心特别关注到在欧美被称为“无人区”的内上象限乳腺癌的保乳手术,内上象限对于女性形态美学影响重大,这一区域腺体含量较少,很少有人探索,其整形效果相对较差。我们中心尝试用胸大肌筋膜组织瓣来进行内上象限保乳的整形外科技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使患者得到了更好的切除及整形美容效果,该成果也已发表,成为全国首创。
医脉通:我们也了解到,您在一些国内重要的会议上,分享了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EndoSCell(安刀)在乳腺外科的应用,您能否详细介绍这个技术? 俞洋教授 浙江省肿瘤医院 对保乳手术,我们要求能够全切并切干净肿瘤,且能够保留更多的正常腺体,以达到更好的美学效果。但对于“No ink on tumor”这样的病理学要求,在手术中很难实现。而EndoScCell技术是将显微镜体积缩小千倍,成像放大千倍的一种微型显微镜,可以使乳腺癌外科医生在手术中就看到组织细胞级的影像,通过手持手柄进行术中在体和切除的离体标本的实时扫描成像。通过高分辨实时成像的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让乳腺外科医生又多了一双眼睛,术中可以实时、快速、清晰地辨识肿瘤及非肿瘤组织,从而对手术的进一步切除和正常腺体的保留起到了非常好的指导作用,实现了肿瘤的精准切除。 我们医院在大半年前就开始使用该技术来辅助进行乳腺癌手术。目前已经观察了约200例乳腺癌手术,包括保乳手术、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NSM乳房切除手术等。从初步数据来看,细胞级荧光成像系统识别的准确率较高,这样一个基于细胞形态的判读方案,对于外科医生来说,只要经过简单的识图培训,就能够快速准确识别,使工作越来越顺手,越来越方便。
医脉通:请您总结一下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EndoSCell(安刀)在乳腺外科使用的优势? 俞洋教授 浙江省肿瘤医院 EndoSCell技术在我们乳腺外科应用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是一项非常简便的技术,术中染色只需要0.33%的荧光素钠,加上0.5%美兰染色,进行冲洗后就可以识别,整个扫描及识别的时间仅需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第二,能够实现高清、实时成像,通过细胞级的实时图像,我们能够高效、准确区分不同区域的可疑细胞及正常细胞;当然,技术的使用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对于图像识别的难易,如果识别图像需要外科医生经过长时间的培训,那技术的应用还是相对困难的。而EndoSCell的识图是通过细胞核核型、密度以及分布的状况进行判断的,简单易学,不会额外增加外科医生的工作量。在实际工作当中,经过简单培训,很快就能够掌握识图方法,使乳腺癌手术更精准安全。
俞洋 教授 浙江省肿瘤医院 乳腺外科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浙江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浙江省肿瘤微创联盟乳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浙江省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医学会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医师协会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审校:KIKI 排版:KIKI 执行:KIKI